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74章 宝刀不老 (第1/2页)
接到王龁战败的消息,白起无动于衷地瞅着地面啃手指甲。 王龁仗着得宠于秦王,不遵帅令贪功冒进,自己不便处置他,让他吃点儿亏也是好事。 廉颇老儿是赵将之中的悍将,消灭了他,荡平赵国就不困难了,老家伙很扎手,得认真对付。 他头也不回地命令副官: “调王陵火速增援王龁!” 自己大步走出帅帐。 就在廉颇堪堪追上王龁时,王陵派出的轻骑及时赶到,拦住廉颇。 来了援军人心稳定,王龁并非庸才,抓紧时间让部队稍做休息后,马上组织部队投入战斗。 王陵的后援也陆续赶到,与王龁合军,兵力超过十万。 而廉颇只带了两万铁骑又经过长途奔袭,人困马乏,战斗力未免减弱。 王龁受了两天被追杀的窝囊气,恨得咬牙切齿,围住赵军后,手持大戟,专找廉颇拼命。 秦军已成合围之势扑上来,处境非常不利,却又不甘心束手待毙。 廉颇心里着急,外表仍很沉着地观察环境,九死犹有一生。 实际上确实需要保持冷静才能找到突围的希望。 王陵的援军没经过激烈战斗,精力充沛、锐气十足,只是为了照顾王龁的报复情绪,才没有十分投入。 王龁满怀仇恨、杀气腾腾,虽因有了援军而恢复勇气,但他的人马比赵军还要疲乏。 如果就这么坚持战斗还不会受多大影响。 但是王龁让他们吃点儿干粮喝点儿水,稍做休息,本是好意却坑了将士。 原来过度疲劳的身体只做短时间休息,不但不能恢复体力,反而使麻木的神经得到复甦。 让人感到浑身疲惫手脚酸麻。 连马走路都是一跛一拐,几乎丧失战斗力。 王龁憋着一肚子气,精神上没垮下来,力气上却也打了折扣。 这一切都瞒不过廉颇那鹰隼一般的眼睛,一扫就发现了这个薄弱环节。 自己的将士也都很累,但人家十几万兵马,还等着割咱们的人头去请功呢。 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,不拼命必死,拼了命也许能逃出去,这个道理不用讲将士们也很清楚。 见王龁正在东瞅西望,廉颇一咬牙,拍马冲上去抡起大刀,搂头盖顶砍下。 王龁也不是脓包,大吼一声横起戟杆,“当”地一声兵器相碰,把两人的手臂震得酸麻。 廉颇抽刀反手一挥,又横扫过去,王龁的大戟也斜劈下来。 两件兵器恰好相碰,又是“当”地一声火花四迸。 若在武侠小说中廉颇这一招应叫“横扫千军”,王龁一劈则是“吴刚伐桂”。 可惜在惨烈地生死相搏中,军人们却没有给杀人形式上赋予优美名称的闲心。 此时此刻,他们想的只是“杀!” 杀掉你,我就能活。 将对将杀,兵对兵杀,刀光戈影、血肉横飞…… 廉颇不敢恋战,觑个空子拼着两败俱伤,一刀砍下,王龁为了保命,只得一闪,廉颇趁机大叫一声: “撤!” 赵军咬着牙也乒乒乓乓一阵乱打硬是突出包围。 廉颇殿后,做了个假动作,摆脱纠缠,也拔马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