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清穿]东宫女官_第223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23节 (第1/3页)

《双生艳记》是个什么玩意儿?他们夫妻两个私底下这么不羁吗?
  而太子顺着她的视线看向手里之物,毫无羞道:“太子妃心血来潮替我整理私物,便翻出这本话本来,得知是我写的,惊为天人!”
  容歆:“……”
  太子十分不害臊地翻阅,甚至目露欣赏之色,“我一日是大清的储君,大清便永远有我的烙印,姑姑说,若这话本署我之名,可会风靡于世?”
  第243章
  太子妃御夫确实有道, 几句赞美之言,便教太子几乎忘了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求学精神,甚至准备再提笔写一册巨作。
  容歆想过出言打消他的念头, 可看到太子妃每每靠在太子身上,捧着那本话本笑得花枝烂颤,太子一脸宠溺,便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  便是后世, 真有人将此书作为太子身上唯一的瑕疵, 也是他自己乐意的,跟旁人可没关系。
  再说,谁会证实这书跟太子有关?她?太子夫妻?还是皇长孙?他们谁都不会承认的。
  大不了就是一段野史,给太子在后世的历史研究中添一段韵事,生前不管身后事, 研究去吧。
  容歆微笑。
  太子搅乱了毓庆宫外的世界, 悠闲地待在宫中博太子妃开心,除了只能待在寝殿内, 颇有些无聊, 其余全是惬意。
  可总有人见不得太子这般。
  自古百姓间口口相传的通俗道理,涝一年旱一年,大涝之后恐有大旱, 前年发水,去年江浙一代便闹了旱灾,百姓种下的粮食苗还未长成便旱死,赖以生存的田地颗粒无收,活下去成了最难的事。
  连着两年大灾, 第一年朝中赈济, 又免了税收, 勉强维续,今年朝廷依旧未收税,可赈济的强度已经降下来许多。
  实在是国库也艰难,各处皆要用钱,各处皆紧,无法挪出赈灾钱来。
  朝廷已经在努力想办法,可还是无法立时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,奸商涨粮价,百姓中又有人挑拨,便发生数起抢粮案,甚至越来越蔓延,几乎成患。
  朝中有大臣建议,官府暂时视而不见,待今年各地收成之后,灾情过去,民情安定,再捉拿带头闹事者论罪处置。
  康熙听到此策,并未立即表态,反而教人透话出去,说既然朝廷暂时无力,他便有意赞成,任由江浙百姓抢粮求生。
  太子……自然是坐不住的,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寻常百姓受世道所逼成为罪民,因而便重新走出了毓庆宫。
  康熙得知的那一刻,嘴角上扬,得意非常。
  而后,太子随康熙共同发出一则《告江、浙百姓书》,其中历陈康熙如何为江浙百姓忧心,如何殚精竭虑;太子又是拖着怎样的病体出毓庆宫,只为尽快想出办法,为江、浙各地百姓谋到生路。
  万望百姓们莫要行差踏错,毁了一生,还累及后代。
  某种程度上的现实便是,在江南百姓的心中,太子的威望要高于康熙,此书一经下发,确实使得为数不少的百姓稍稍冷静。
  此时更重要的,还是要缓解灾情对百姓们的危害,康熙和太子,并皇子大臣们连夜探讨,最终还是决定,启用当年太子在山西赈济百姓的法子,以朝廷的名义向未受灾之地的世家大族和富商借钱、粮、药材等所有应急之物。
  这对康熙来说是极损颜面的事,可太子提出后,他最终没有反对,而是以百姓、以太子为先,作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。
  未免其中出现差错,康熙又接受太子的建议,命四阿哥胤禛、八阿哥胤禩全权受理此事。
  又过半月,从各地借来的赈灾物陆陆续续到达江浙,太子心下大安之时,再次“病倒”,又是当着诸多朝臣的面,众目睽睽之下,任康熙如何替太子解释,都不能堵住悠悠之口。
  康熙气怒无比,可他根本不能对外直言太子从没生过病,越发的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