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7章 埋下祸根 (第2/2页)
武,待出时都是三人以上事毕而归。 行为如军营中的将士,从不流连在酒肆、戏楼。 江湖人鱼龙混杂,对他们不可坦然而不备,近祸自身,远及子孙。 魏齐当相国时,对于信陵君同门客的关系就很不满。 信陵君竟给看城门的穷老头子驾车、与操贱业的市井小人交朋友,把骗饭吃的奉为上宾。 三千门客相濡以沫,尽是兄弟,如此岂不章法大乱? ‘天下小民’却有做乱之心, ‘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’。 信陵君滥交朋友,总跟这些人混在一起,就可能学坏,那就不仅是可鄙,而且是可怕了!” 在这一点上安釐王也有同感,不过以前安釐王只是觉得“不顺眼”而已。 现在经过辛垣衍的启发,意识到这点他不禁毛骨悚然。 人,尤其是“人君”,往往会形成一种阴暗心理,总担心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丢失。 “安釐王”这个宝座本来应是无忌的,仅由于夫人的慈心,才给了自己。 无忌现在已经长大成人,还能像母亲那么通情达理吗? 他的朋友们更有可能像辛垣衍分析的那样,想在“改朝换代”中捞一把。 想到这里,安釐王以手击案: “除掉他!” 辛垣衍忙又劝道: “大王不可轻举。 公子身为王弟,反迹未彰,您找不出理由不要操之过急,他府中死士必要报仇;朝野上下也难以心服。 他又善买人心,若被激生变,后果不好收拾,所以较好的办法是阳示优宠,阴加管束,削去职权。 可让他成为饱食终日、无所事事的闲人,逍遥快乐地过一生,久而久之,玩物丧志。 门客中对他抱有希望的豪士见他颓废也必离散,只剩一些摇尾乞食之辈,也就不足为虑了。 如此,既全骨肉之情,又除心腹之患,两全其美,臣非欲离间大王兄弟,实为社稷之安危啊。” 安釐王大喜,以后便逐步对信陵君只给虚职,削夺实权。 信陵君虽有察觉,但不知道原因,百思不得其解,怎知辛垣衍为他说了这么多“好话”? 大将军晋鄙从魏昭王时就位高势重,是两代老臣。 因信陵君曾对他有相救之情,又喜欢信陵君的为人,所以虽然年过六十,还与公子结为忘年之交。 闲时常到信陵府中纵情谈笑,兴之所以,不论昼夜。 也不对门客们摆大将军的架子,所以二人过从甚密。 安釐王同晋鄙谈到信陵君,听晋鄙对他很敬佩就不高兴了: “无忌跟你们这些老臣能将学学安邦定国的道理是好事,听说还不顾自己的身份滥交匪类。 跟什么看门的老兵、卖肉的屠户都不分你我,在市场上喝酒胡闹,实在荒唐之举! 你既跟他相交,替寡人教教他!” 坦率地说,晋鄙对信陵君那么隆重地礼敬侯嬴也有看法。 但也知道这些人虽然身份低贱,却都是有识之士,对说他们是“匪类”并不苟同。 当然,他不会同大王争辩,而且要点头称是: “臣一定要劝谏公子。”